首页 > 学术视点
《湖北日报》杨刚强: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全域发展时间:2022-03-17 12:42:27  点击数:

  (2022年2月24日,我院副院长杨刚强副教授在《湖北日报》第九版“论丛”发表文章《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全域发展》。现将全文刊发如下。)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群正处于快速活跃发展阶段,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带动,以城市群为空间组织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既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又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同步促进共同富裕,其本质是全域发展、高质量发展。

  县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发展产业、集聚人口,要以市域发展更好引领县域发展,以县域发展更好支撑市域发展。

  依托区域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深刻把握客观经济规律的创新实践。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演进,产业和人口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城市群逐渐发展成为我国区域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源。在新发展阶段,湖北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目标定位的重大举措,对于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区域

  区域竞争是综合比较优势的竞争,是城市、城市群的竞争。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表明,区域协同发展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托城市尤其是依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辐射、带动,这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经济很大程度上是区域协同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而区域协同发展集中体现为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发展。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群正处于快速活跃发展阶段,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为带动,以城市群为空间组织模式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区域发展的过程往往就是人口和资源要素向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优势发展地区集聚的过程。一方面,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调节的必然结果。中心城市在要素禀赋、交通区位、产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市场配置资源会加速资本、技术、人力资本、数据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集聚。新一代信息技术引发的生产要素变革,加速了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要素禀赋结构升级和效率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强化了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各类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政策激励中,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享受到的灵活政策相对更多,可以有效激发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增强城市群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区域发展反映资源和要素的集聚、吸附、利用能力,哪里环境好、功能强,哪里要素集聚得好,哪里就会发展得好。武汉要锚定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总体定位,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推动襄阳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宜昌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荆州打造鄂中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黄冈打造鄂东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堰打造鄂西省域区域性中心城市。各个层面、各个主体都要遵循区域发展的普遍规律,紧紧围绕“发挥什么作用”找准目标定位,不断丰富城市形态、增强城市功能、发展城市经济,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以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的局面。

       区域发展的本质是全域发展、高质量发展

  区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空间尺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区域发展面临最为重要的现实问题。我国历来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和重大区域战略,其核心要义在于,既要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又必须在高质量发展中同步促进共同富裕,其本质是全域发展、高质量发展。

  全域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全域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湖北推进实施的区域发展布局,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立足发展现实基础,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不断优化中心城市的主体功能,着力完善空间治理、保障民生底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强调的是区域发展的整体性,这与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全域发展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要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全域协同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和路径。湖北推进实施的区域发展布局,着力点在于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就是要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

  高质量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质量发展“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当前,一些省份已经实现交通全连通、网络全覆盖,为促进资源要素在城市群合理流动提供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大通道,建立起中心城市纵向梯度串联、横向互补并联组合的网络结构城市群。把实施区域发展布局向纵深推进,就要通过汇聚区域内外各类创新要素资源,打造以中心城市为圆点的区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政策链—服务链体系,逐步提升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速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结构城市群,形成多极点增长梯度结构,有效推进区域协作发展。

       以“全域协同”的能力建设推动湖北全域高质量发展

  在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素的规模集聚和一体化成为区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湖北应基于“一主引领”“两翼驱动”的空间驱动结构,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机制和政策体系,以“全域协同”的能力建设推动全域高质量发展。

  优化要素和产业的空间配置,加快全域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加快完善市场体系,推进全域创新资源、人力资本、土地、金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一体化推动全省生产力优化布局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项目向“两翼”倾斜,促进产业升级,共同打造优势互补、具有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集群,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活力。

  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辐射作用,增强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以创新为引领,增强战略科技力量,构建一体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走绿色低碳高质量之路。坚定不移支持武汉做大做强,既要充分发挥武汉的龙头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及其对湖北全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两翼驱动”潜能,着力提升“襄十随神”和“宜荆荆恩”城市群产业转移和承接质量,引导优势产业集聚,提升竞争力和辐射力。增强“两翼”城市间产业联动,形成同城化组团,缩小与“一主”的梯度分异,形成高质量区域分工协作,辐射带动周边腹地、中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打造全域高水平竞争合作新优势。走出闭塞,谋求开放,加强互动,增加交易,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充分用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湖北自贸区等功能平台先行先试的作用,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强化在金融、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核心关键领域的先行先试。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增强优势领域的更高质量发展。要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构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内陆“新沿海”,把综合交通枢纽做强做优,把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做强做优,把低成本、高效率现代物流体系做强做优,把高标准市场体系做强做优,切实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区位优势、把区位优势真正转化为发展优势。

  县域是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重要环节和支撑点。湖北全域协同发展,差距在县域,潜力在县域,关键在县域。县域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发展产业、集聚人口,要以市域发展更好引领县域发展,以县域发展更好支撑市域发展,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推进“三百”工程要见苗浇水、分类扶持,精准浇灌、滚动实施,实现县域经济突破性发展,抬高全域高质量发展底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