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视点
《农业经济问题》陈志刚、章颖: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吗时间:2022-07-12 11:06:01  点击数:

  2022年5月,我院教授陈志刚与2019级博士章颖共同在《农业经济问题》发表论文《农村金融发展促进了我国农业规模化经营吗——基于全国两大家庭农场示范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现将主要观点摘编如下:
       摘要:
       规模化经营是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关键,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安徽省郎溪县、湖北省武汉市全国两大家庭农场示范区的调查数据,采用PSM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农村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产生的影响。结果发现:(1)农村金融发展能有效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正规金融显著促进农机投资的增加,非正规金融的作用体现在扩张土地流转规模上;(2)异质性检验表明,正规金融对促进较发达地区、种养混合型、养殖型和大农场农机投资增加的作用更突出,非正规金融在推动较发达地区、种植型和大农场土地流转规模扩张方面更具优势;(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正规金融通过加强劳动分工提高农机投资水平,地权稳定渠道不畅通ꎻ非正规金融通过提高地权稳定性推动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张,劳动分工效应未得到验证。因此,大力促进正规和非正规金融发展,满足不同地区、类型和规模农场的多样化融资需求,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乡村振兴。
       结论与建议:
       土地经营规模较小、机械化发展滞后是导致我国农业发展规模不经济的重要原因。本文基于武汉和郎溪家庭农场的调研数据,运用PS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推动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农场面临的融资约束,正向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2)正规金融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农业机械投资的增加上,增加效应在较发达地区、混合型、养殖型和大农场表现更突出;(3)与正规金融不同,非正规金融在激励农场流入土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这种规模扩张效应在较发达地区、种植型和大农场表现更明显;(4)从作用渠道来看,正规金融通过强化劳动分工,促进农机投资的增加;非正规金融通过提高地权的稳定性,促进农地流入规模的扩张。
       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加大农业规模经营的金融支持。政府需要实施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率、税收补贴和贷款贴息等政策,促使更多正规金融资源流向农业领域,破解农村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放开对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约束,引导其合法化、规范化和机构化发展,更好发挥其缓解农民融资约束的作用。(2)正规金融机构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大型农机具抵押以及供应链抵押等贷款模式,有效提高农民的农机投资水平,注重推动欠发达地区、种植型和小农场农机投资的增加,实现金融资源在不同特征农场之间的合理配置。(3)非正规金融要利用其信息获取、契约执行、效率和成本等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土地流转市场的积极作用,探索加快实现欠发达地区、混合型、养殖型和小农场土地流转与集中的长效机制。(4)完善农村要素市场,为农村金融政策效应的发挥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以及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推动土地要素的大片集中和优化配置;加大对农村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增加优质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具有非农就业比较优势的劳动力提供教育、医疗和住房等保障政策,稳定非农就业。